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哪裡製造的?

Image of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CONTINUE##
典型美國家庭?
重視節目→禮物多到翻 變裝一定要
買節日飾品→每次都買?

其實我看完書 讓我驚訝的是
美國人也太會買了!!!
什麼節目都要買是怎樣
我們家的聖誕花圈 用了有沒有五年了 還是跟新的一樣
我覺得像玩具 不是給小孩破壞的 那是在玩的

「13年前的學生說 我們南部人只搭統聯客運」
或許台灣的意識形態有地域性
但至少我這個南部人不搭統聯客運
我有其他的選擇 因為我在統聯客運上吃過苦頭

不用中國製造 要花更多時間跟金錢
就像要選用環保節能 就必須花上更多金額
但是看遠一點 一兩年就折損的中國製造
導致每一兩年就得更換新的
就像環保節能的電器 貴在一時
但長期以來 所能節省的金額或許持平或是更多
有可以參考的數據嗎?

台灣製造真的不是中國製造 我的主權宣示

有條件的訂定 或許是個好方法
作者就有一些豁免權 也沒有一股腦地捨棄原來的東西

台灣製造四小龍製造變成中國製造
但是威脅變大了嗎?

先看作者的故事 再看推薦的序
有一種整合的感覺

不自由的政治經濟力量

智慧財產權→仿冒

勞工→剝削嗎?工資低廉嗎?

環保

產品安全
可以轟掉眼睛的動力火箭砲
或是肯定有問題的螢光色光劍

大量生產是否代表品質低劣?
作者在尋照非中國製造時也發現很多知名品牌
是在中國製造以代工的方式
但是作者形容當他摸到衣服的材質
仔細檢查車線及縫線 發現品質並不是差勁的 
是不是還是有差別呢? 我這樣想

「競爭是王道 成本低廉是主宰」
收入不高 但是日子還是要過
所以只好選擇價格低廉的中國製造?

還有台灣製造嗎?
幾年前的電影總是很喜歡拿台灣製造來開玩笑
MIT代表的是品質不好 不耐用
可是幾年過去了 雷哈娜MV中使用的台灣製造雨傘
品質保證的台灣製造毛巾
然後世界各地的媒體開始報導中國製造產品
內容不外乎工作機會減少 產業外移 品質差勁
我覺得有一種微妙的關連

我喜歡在地生產的產品 無論是毛巾或是醬油
我都覺得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
(繼續講會講到觀光話題 於是停住)

以上是很瑣碎的讀書心得
僅僅是把腦袋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原本拿到這本書我以為會是很硬的政經(或是說正經)文章
但作者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呈現
整整一年內他抵制中國製造的心路歷程 心酸血淚(?!)
就像在推薦序裡說的 雖然是說故事
但是作者提到的幾個點都是值得深思的

沒有留言: